Saturday 13 May 2017

母親的生平

朱吳蕙蘭姊妹生平簡史


母親本名吳鳳顏,中山石歧人,生於一九二三年。母親為長女,唯一的妹妹,因家貧,送予別人。蕙蘭自少與父親分離,由外祖母劉秋女士帶來香港,獨力撫養。

蕙蘭常以三句說話總結她的人生:少年失父愛,中年喪夫,老年喪子。人生悲哀莫過於此。面對這些不幸,蕙蘭非常剛強,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人生,放棄自己的責任。

蕙蘭少年失父愛
父親拋棄了她母女,外婆是瘸腿的,帶著她來港,靠替人縫補衣服來謀生。蕙蘭年少就出來社會工作,十八歲結婚生子。雖然失去父愛,但她非常照顧同父異母的兩個弟弟,經常寄出食物和用品給他們,又擔又抬的把米油用品親自送給他們。


中年喪夫
父親過身時,蕙蘭只得30歲,風華正茂,父親遺下六個子女,一大筆債。父親患鼻咽癌兩年,家裡的資財都花光來治病,去世時一窮二白,剩下孤兒寡婦。旁人見到如此光景,都搖頭嘆息,以為年輕貌美的蕙蘭會再婚。誰知她願意守寡撫養孩子。父親遺下年邁患病的祖母、大伯被遺棄的妻子、大女兒麗琼、二兒子永安、三女兒靄玲、四女兒麗薇、五女兒麗娟和六兒子偉強。媽媽沒有學歷,做的是出賣勞力的工作,她沒能力照顧不是她親生的子女,事實上我們很貧困,麗琼已出嫁;永安小學畢業後便要出來社會工作;靄玲和偉強一早就離家謀求自己的生活;麗薇要做兼職,自籌學費;麗娟要努力讀書爭取獎學金交學費。這麼多年來,她就是支撐起整頭家。蕙蘭還要照顧外婆,生活擔子很重。


老年喪子
1998年,蕙蘭75歲,二哥在倫敦病逝,我們怕她傷心,不敢相告,誰知聰明的蕙蘭見兒子久沒音訊,特別於農曆新年期間,仍未收到二哥越洋電話,早已猜到了。那一年農曆年很難過。喪子之痛令她久未平復,但堅強的她又挺過來了。


蕙蘭又經歷身體各種疾病。於70年代患上乳癌,做了大手術。在病中經歷神同在的平安,看見祂大能的手的醫治,遂把家裡的神主牌拆卸,決心歸主。到了晚年又中風多次,有次幾乎半身不遂,但靠著堅強的意志,她又能走動起來。 最近的十年,患上各樣疾病,常常躺在病床上,忍受疾病之苦。


人生的不幸事,蕙蘭都遇上了, 對其他人來說,可能一早失去生存的意志,可是蕙蘭天性堅強,很捱得苦,經得起風浪。為人豁達開朗,對人寬容大量,從不抱怨也不計較,逆來順受,就算對待丈夫的其他妻子也百般關愛,情同姊妹。蕙蘭性格很隨和,不拘小節,大方得體,對朋友常仗義疏財,很有人緣。

蕙蘭雖沒能力照顧細媽媽的子女,可是他們都愛她、孝順她,每次回港必定探問。大伯的兒子,我們的堂兄,朱柏威先生尤其孝順,蕙蘭在朱定昌老人院中,柏威每天必定從老遠的錦山來服侍,經常把她喜愛的食物送來,幫忙洗面清潔。四女兒麗薇更加事親至孝,於媽媽病重期間,患有腳疾的她,每天拖著沉重的腳步探望她兩次。

蕙蘭很慈祥,疼愛孫兒,二哥的兒子耀權更是她一手養大。麗薇的兒女樂希和栢軒在小學時,由婆婆接放學,經常帶他們去下午茶,又有零食玩具,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美好回憶。蕙蘭1989-1995年居住於渥太華,和年幼的外孫煦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們祖孫兩人朝朝一起吃早餐,婆婆每個星期都冒著寒冷的天氣,走很遠的路買煦風愛吃的魚,又給他天天煲湯,煦風現在非常愛吃魚和喝湯,他非常懷念婆婆給他的愛,事實上子孫都孝敬她,想念她。

蕙蘭天資聰敏,雖然沒機會入學,然而自學成功,懂得的生字比讀過書的父親還要多,她常常告訴我們,父親讀報時,不懂的字還要請教她呢。她又精通手工藝,把香煙盒剪成條狀編織成一個一個美麗的籃子,在物資短缺的年代,非常有創意和實用。信主後的她,經歷很多神蹟,靠著主她很勇敢,不懂英語的她,一個人坐飛機從渥太華飛去英國也不怕,沿途經歷了神的同在。在渥太華時她積極參與渥太華華人宣道會的迦南團契活動,每周參加小組查經。崇拜後常和一班老人家到唐人街吃飯,和迦南團的弟兄姊妹相處甚歡。記得團契唱「天父必看顧你」的時候,她忽然說:「怎麼說天父必看顧不是天父必看顧我呢?」自此迦南團契唱這首歌的時候,都是唱天父必看顧我,蕙蘭是十分風趣幽默的。

蕙蘭一向身體很健壯,不怕冷,在渥太華的時候,崇拜後,她經常穿一件很薄的外衣,行路去唐人街買魚。入住老人院後仍然可以行動自如,早晨和大女兒麗琼去吃早餐。想不到近這十年,她身體一直走下坡,經歷兩次中風,不停進出醫院,身體每況愈下。 今年3月入院病情反反覆覆,本以為她又好像以往一樣克服病魔,健康出院。可是天父不想祂女兒受疾病之苦,接她返天家。五月五日晚,於視像通話中得知小女兒麗娟搬好了屋,又大病好了,她就放心離去,五月六日(即香港時間五月七日早上)安返天家。

蕙蘭生病在床,有很多主裏弟兄姊妹及牧者、親戚朋友來慰問,柏威、麗薇常侍候,又得慧梅姊妹、及弟兄姊妹煮的美味湯水,實在安慰。其實在護理院中她已得了幸福婆婆的稱號。

蕙蘭已經打了她美好的仗,走了她當跑的路,相信有冠冕為她存留,現在躺在主懷中,再沒有眼淚、沒有痛苦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踏上靈程之旅 (5) 從事大眾傳播 文字服侍 寫作是我少年時的夢,它甚具創意,需要細心觀察人生百態,常常檢 視內在生命,也要和心靈對話,是一條常要獨處,又要忍受孤獨的路 。 其實每個人在生命某時某刻中會嘆喟,會感慨,有著詩人的情懷,可 是,卻不能把洋溢胸中的詩句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