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 September 2023


 踏上靈程之旅(5)


從事大眾傳播 文字服侍

寫作是我少年時的夢,它甚具創意,需要細心觀察人生百態,常常檢視內在生命,也要和心靈對話,是一條常要獨處,又要忍受孤獨的路

其實每個人在生命某時某刻中會嘆喟,會感慨,有著詩人的情懷,可是,卻不能把洋溢胸中的詩句寫下。能寫出別人想說,但表達不到的心底話,能把細膩的心思用文字表達,引起共鳴的,就是詩人,這是我所羨慕的境界。寫作非常具挑戰,要誘發文思,也要搜集資料,否則會言之無物,我又想以文載道。

中學二年級奉獻給神後,我將這夢與傳福音結合,希望從事大眾傳播,以文字服侍神。大學畢業後,很想到美國修讀大眾傳播,曾去信美國的Temple University和加拿大的Waterloo University 查詢,準備留學深造;可惜當時我的情況根本無法支付留學費用,性格又不獨立,如何飄洋過海去求學?剛巧香港中文大學開辦傳理碩士課程,我認為是神給我開路,於是歡歡喜喜地去報讀,於一百個考生中脫穎而出,取得面試資格,可是五個考生面試只取錄四個,不幸我是第五個,不被取錄!傳播夢成泡影,這是第一次神給我的攔阻。

學生福音工作 教會牧養

傳理學唸不成,轉讀神學。神學畢業後,重返教席,但仍然死心不息;兩年後辭去教席,到一間福音傳播機構,參與廣播﹑演話劇和拍福音電影,雖然取得的薪金只是教學的三分之一,但仍然無怨無悔地做,寧願捱窮,也要實現我的傳播夢,可惜一年後,機構發生了很嚴重的問題,我要離開,這是第二次的攔阻。傳播的路不通,只好收拾心情,重返教育界,做學生福音工作。

年少的我,認定大眾傳播的路是傳福音最快,接觸最多人和最有效的方法,那時排除了做學生福音工作,因為做老師要花很多時間備課、教學和閱卷,不能把所有時間用在福音工作上,我認為是一種浪費;在教會牧養也不在我考慮中,我想直接去傳福音。可是大眾傳播的路迂迴曲折,轉轉折折要到退休後才能圓傳播夢!原來不在考慮之列的學生福音工作,才是神給我的人生計劃,更想不到的是,以師母的身份在教會侍奉,在基督教教育的崗位培育主的僕人和教會的領袖。

耶和華定腳步 意想不到

走過差不多一生的路,才發現原來我並不適合做大眾傳播,是神把我放在教育界和教會的侍奉中。那創造我心腸肺腑的神,充分認識我,知道我在祂國度裡的位置。

《聖經箴言》2024節:「人的腳步為耶和華所定,人豈能明白自己的路呢?」幼小的我對自己的認識有限,資源有限,知識也有限,在這麼多限制下訂定一生要走的路,實在很天真,但有夢想總是好的,神並不介懷我的限制,祂在我身上的計劃是見步行步,朝著主,逐步去完成,現在完全明白祂的道路高過我的道路,祂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祂為我所預備的是我想不到的,充分體驗《聖經•箴言》169節所說:「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

  楊朱麗


Saturday 5 August 2023

 

專欄:走過往昔的日子

  踏上靈程之旅 (4)                          

沉默寡言最不起眼的

很多少女希望嫁個有錢人,使自己一生無憂,但台灣作家張曉風說:「愚蠢的女人選擇一個現在有錢的男人,聰明的女人卻會選擇一個將來有錢的男人。」如果她說是對的話,那麼我就是非常聰明的女人,因為我選擇嫁給一個當時一窮二白日後也不會怎樣富有的男生,他是和我在同一個培靈會上走到聖壇前獻上一生服侍神的弟兄。我們積聚財寶在天上,有一個十分富有的天父,將來在天家也很富有。

 

慶球是我所認識的人中是最貧窮的,他的父親常常找不到工作,收入很不穩定,家裡經用腐乳或鹹魚送飯。當時教會的青年,大多到九龍讀英文中學,只有他在大埔一間佛教學校讀中文中學,放學後還要幫忙掃課室和洗廁所,以賺取學費和生活費。慶球平常理一個平頭,穿白衫、斜布和白布鞋,冬天穿著教會長老送的舊西裝,既不合身,也不適合年紀,整個人顯得土氣他年時是口吃的,常常沉默寡言,在眾男生中,他最不起眼。那麼我們是怎樣走在一起的?

 我們是怎樣走在一起的

其實少女時代的我根本沒把婚姻的事放在心上,也不渴想愛情,只一心一意把書唸好,裝備自己侍奉神,又因家庭背景複雜,對婚姻沒有信心,更刻意逃避愛情常常問:人為甚麼要結婚?除了男女之愛,還可有純粹的友誼?我尋求友誼,不想談戀愛,與男生交往,著重主內的交通,覺得純潔的友誼非常重要,如果帶有男女的感情就是把友誼沾污了因此,對每一向我表示的男生,都立刻斷絶來往,也不會再見面但中六時收到慶球送給我的生日禮物,信中含糊的表白,竟然沒有立即跟他斷絕來往,雖然沒有答應他,但也花了幾年的時間去思想麼叫做愛情,也去尋找神的心意!

 

也許是主內情誼和同一心志侍奉主把我們結合了。這個侍奉主的心志一直把我們結連著,感恩的是我媽媽並沒有嫌他窮,樂意把女兒交給他,想來媽媽也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女人。

 

耶和華才是我們的產業

我們的婚禮極其簡單,住所十分細小和簡陋,窮得連一張椅子也買不起,可是我們不介意收入多少,朝著目標而行。大學畢業的我並沒有留戀優厚的薪,結婚半年就入讀信義宗神學院,慶球一份薪金要支持兩個家庭,按月給我母親家用,他的母親是長期病患者,藥費十分昂貴,他日間教書,晚上教夜校,又兼讀神學,十分辛苦,因為金錢短缺,夜校完了才去我媽媽家吃飯,餓到不得了也捨不得在餐館吃頓飯。

 讀神學時教會每月有少許津貼,我都拿來養家,身上毫無分文,有時同學一起外出吃下午茶,我也不能參加,下午茶對我來說,竟成了奢侈品!

 在人看來,我們是貧窮的,但我們從沒有委屈的感覺,日後,我們一次又一次經歷物質的貧窮,每次放下優厚薪金,每次都感覺富足!因為深信「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祢為我持守」(詩篇165節)

 

 

 

Tuesday 6 June 2023

 踏上靈程之旅 (3)

童年不幸使我成長

有朋友閱讀了我的文章,獲悉我童年的不幸,來信表示十分驚訝,按他的觀察,我應該是來自一般正常的家庭,有一個愉快的童年,學業、工作和婚姻都一帆風順,是人生勝利組的成員,想不到我的童年竟如此坎坷。

香港著名心理輔導員葉萬壽說:「痛苦是協助我們通往成長之路,甚至有人說是成長的唯一法門。」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於童年時患過佝僂病,身材矮小,學業成績不佳,使他非常自卑,可是他不相信當下的困難就是他的人生,為此日後非常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阿德勒認為,人生本來並不是完整無缺的,有缺陷就會産生自卑,而自卑能摧毀個人,使人自暴自棄或引發精神疾病,但也能使人發憤圖強,振作精神,迎頭趕上,而使我成長的正是童年時的不幸。

少年負軛原是好的

《聖經》耶利米先知說了一句智慧之言:「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

「少年負軛」對我而言是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困難,二是主的召命。

童年的匱乏使我非常自卑,而遺憾使我追求卓越。六十年代的香港,大多是貧窮的,女孩子小學畢業便要工作,承擔養家的責任,和我一起畢業的同學,沒幾個能升讀中學的,我入讀昂貴的私立中學,家裡無能力承擔,所以要努力讀書,名列前矛,取得助學金才可以支付學費和車費,這麼艱難爭取的教育機會,自然很珍惜,也很用心讀書。

使我迎難而上的則是召命,上帝在我年幼時就呼召我,讓我負祂的軛!深感自己的渺小,而祂的召命又是那麼崇高,我必須全力以赴,爭取學習的機會。當時的中學是「金字塔式」的,很多學生在中三時被淘汰了,社會普遍認為,讀書的機會是屬於男生的,女生的任務是相夫教子,不需要讀書,唸中六時有弟兄苦勸我,不要讀那麼多書,讀書多的女孩是很難嫁得出的。面對重重阻力,若沒有召命,我就會中途而廢。

讀經祈禱靈命塑造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民風純樸,大多數人都勤奮上進,我所接受的基督教文化,是清教徒式的訓練,中學生不看電影,不談戀愛,清心寡慾。我整個中學時間沒看過一套電影,談戀愛更是連想也不敢。

學校團契裡有幾個十分投契的同學,常常相聚,談的都和信仰生活有關的事,教會裡有主內兄長,在周末清晨來我家,帶領姐姐和我跟兩位弟兄於天台禱告,我家面對的是吐露港,早上可以看見片片晨光,太陽徐徐升起;黃昏又見紅球從西面下墜,絢麗的陽光漸漸消失,在良晨美景下一起讀經祈禱,一生難忘,主內情誼甚深。

進入港大,參加港大團契,眼界更是擴濶了不少,港大團契是學界的精英,也是十分熱心愛主,他們教導團友如何讀經,如何傳福音。學年初即舉辦大型福音節目,跟著是小組福音性查經,最後是個人佈道,這個福音策略成為我日後學生福音工作的模式,感謝港大團契的師兄師姐,給我這麼好的訓練。

耶穌說:「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從少年直到現在,都體驗了這話是真的,是主與我一起負祂的軛,所以是容易的、是輕省的。

 

Thursday 4 May 2023

 專欄:走過往昔的日子

 踏上靈程之旅 (2)

 決定一生侍奉主後,朝著目標勤奮求學,同時也追求靈命的增長,每天在火車上,閱讀靈書,《與神同行》、《蓋恩夫人的信》、《馨香的沒藥》、《活祭》……是我汲取養分的時間,書包裡放備了福音單張,隨時預備向身旁的陌生人傳福音。

 那時每天都與神行,好像祂就在我身邊。我家住大埔,往九龍讀書,常常要趕火車,經常禱告主說:「如果你願意,請袮給我趕到火車,但如果袮另有安排,我也願意順服。」常有感動向陌生人傳福音。一天放學坐火車回家,坐在一個女孩旁邊,有聲音在心中說:「向她傳福音吧」,「親愛的主,我今天很累,其實也很怕向陌生人傳福音,怎樣打開話題呢?」那聲音說:「你書包裡不是有單張嗎?」「好,我願意順服袮,求袮帶領我與她的對話。把她交托給袮。」憑著單張向女孩簡單的介紹福音,下車的時候,向她要了名字及電話, 準備日後跟進。一個星期後,收到一個壞消息,楊慶球弟兄一個同學的妹妹游水溺斃了。核對名字,原來就是我在火車上傳福音的女孩。那次可能就是她最後聽福音的機會了。

 中三那年,教會發起「一領一歸主代禱運動」,我們把未信主朋友的名字寫在壁佈板上,在祈禱會中逐一記念,代禱名單中有慶球的同學--何麗珍。

 代禱一年後,慶球把何麗珍介紹給我姐姐,我和她只有數面之緣。

 一個星期日的下午,我在天台温書,準備明天的考試,忽然聽到家裏的門鐘嚮起,我俯身而望,見到一個陽光少女,眼睫毛長長下是一對明亮會笑的眼睛,一頭光亮短髮,站在我家門前扣門。那時姐姐外出去了,心裡有一微小聲音對我說:「你邀請她上來和她傳福音吧!」我感到有點為難,一方面不認識她,不知談甚麼才好,另方面,明天要考試了,温書的時間是分秒必爭的。那聲音對我說:「你跟她談談「友情」吧,明天的考試,交我管理,儘管去吧!」

 我順從聖靈的帶領,用「友情」作話題,打開話匣子,可是話題很快就完了,我暗中禱告天上的神,「主啊,要講甚麼引入福音呢?」那聲音説:「和她討論人死後往那裏去的問題吧!」麗珍就讀佛教學校,我請她說出佛教對這問題的觀點,然後把基督教論到人從那裡來、往那裡去、人生的意義等話題,用有限的時間介紹給她,講完後,我大著膽子問她,「你相信耶穌基督嗎?接受衪的救恩嗎?」想不到她欣然接受,和她作了決志的禱告,從此她成為耶穌基督的忠實跟隨者。

 信主之後的麗珍,走的是一條崎嶇艱辛的路。她篤信佛教的母親並不喜歡她信主,迫她背棄基督,參加完教會聚會回來,不給她飯吃,甚至趕她離家。可是她對基督的愛,堅定不移。她曾收拾細軟,放在我家中,以我家作遭家人趕走後的棲身之所。她的信心很好,在教會當執事,58歲時患了肺癌,她很勇敢地接受一個又一個的化療,試標耙藥,做骨掃描,吃中藥,抽肺積水,麗珍姊妹鬥志堅強,病後的她不但沒有一般癌症病人的瘦弱,反而胖了,面孔詳和了,美麗了,年輕了。臨終前,教會的長老探問她,對她的堅定信靠十分佩服,不其然的說:「何麗珍,我以你為榮!」她面露笑容、柔和地回答:「我以耶穌基督為榮」,一句埋怨的說話也沒有。

 

Tuesday 4 April 2023

 

走過往昔的日子

 踏上靈程之旅 (1)                             

「到底人是在麼時候,才會開始想到有關人生意義的問題?」唐崇榮牧師的答案是:「當人受苦的時候,人會開始思想意義的問題。」

 能夠服侍主是我的榮幸

《聖經詩篇119 71:「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

 苦難是我人生的雕塑師,使我提早追問生命的意義,也叫我看透人生的空虛,它帶領我進入生的最高視點,看見那位慈愛的上帝沒有主,我的路是黑暗的我的夜是漫長的,是祂使我找到人生的依靠,祂就是我的一切富貴於我如浮雲,萬事如糞土,祂是我人生的至寶,不跟隨祂,還可以跟隨誰呢?

 六十年代的香港社會是很貧的,傳道人的薪和社會地位都很低微,有學識的人都著重賺錢,很少人走傳道的路。有一次,在路上遇到教會的傳道人,他知道我雖然年紀輕輕,卻有奉獻的心志,出於一番好意,勸我千萬不要當傳道人,因為傳道的生活很苦,是被人看不起的。可是,我卻認為能夠服侍創天造地的主是我的榮幸,有甚麼職業比這更重要呢?

 聆聽神微小聲音與祂同行

傳道人是一個很尊貴的職份,我很想服侍主。心裡十分嘆息!很多人走投無路才侍奉主,以致神的名被羞辱,傳道的工作也被人輕看,我認為作傳道的,是事奉一位尊的神,怎可能由沒才幹、讀書不成的人來充當?因此立志要把最好的奉獻給主,書要讀得最好,有內涵有學識。那天決定要上全港最優秀的大學,裝備自己好好服侍神。一生傳揚福音,彰顯祂的聖名。

創天造地主是一位自隱的神,祂行事奇妙,高深莫測,不是渺小的我們可以理解的,也不是我們可以掌握得到,更不能操控祂,但祂卻可以經歷到的,只要尋求,就可以聆聽祂微小的聲音。在初中期間已經歷祂的同在,祂是一位聽告的神,無論在人看來是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情,祂都看顧。

 經歷神的同在和引領

 把一生奉獻給神的我,很努力讀書。我家住新界,卻往九龍唸書,每天要花上四小時在交通上,又擔任學校團契和教會團契的職員,每星期負責兩個團契兩祈禱會,時間很不夠用;讀文科的我,數學和科學很沒有天份,唯有將勤補拙。每天放學回家,必定按照上學的時間表,把各科老師的課溫習一遍,每晚吃完飯,八時睡覺,凌晨二時起來做功課和讀書,直至天亮。

 有一晚起來做功課,發現僅有的一支筆不見了, 半夜三更人人都熟睡,我好徬徨,不知如何是好,只到神面前,懇求祂說:「我的神啊,袮是天地主,袮一定知道我的筆在裡,求袮告訴我,對不起,這麼小的事情也要麻煩袮,但只有袮才可以幫助我,明天我交不到作業,怎麼辦?袮是看顧我的神,不論事情大,都會出手助的。」禱告完了,有一個意念進入腦海中,「到姐姐床前的日記簿上找吧!」 我照著吩咐去做,果然在姊姊的日記簿找回我的筆。原來她用我的筆寫日記,寫完了,就把它夾在日記簿當中,睡覺了。這是很細微的生活細節和需求,神聽我禱告,自就經歷到神的同在和引領。

 

Thursday 2 March 2023

 

專欄:走過往昔的日子


走出灰暗人生(3 

楊朱麗娟

 

灰暗中的光

 

聖經告訴我們「這世界都臥在惡者的手下」,這惡者掌管幽暗世界,以各樣方法迷惑人,威嚇人,綑綁人,我的童年是活在一個陰暗的世界裡那時電台每晚播放夜半奇談》,的都是一些恐怖的寃魂故事,家裡也充滿了鬼的傳說,幼小的心靈就被傷害了又因爸爸英年早逝,讓我對人生感到悲觀,媽媽把我寄養於別人家中,我像被遺棄了,是沒有價值的小孩,人生很灰、很孤獨,對人非常冷漠,但基督來尋找我,在黑暗中燃亮了我的生

 

幼時曾跟鄰居兩個姊姊返大埔浸信會,聽了一個很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個鄉村小孩信了耶穌,保守及傳統的父親極其反對,他父親是一個鐵匠,認為兒子信了洋教,背叛了家庭,一怒之下用大鐵鎚打兒子,就這樣把兒子的腿打殘廢了。這個「童心的呼喚」的故事,深深地留在我心裡,日後姊姊不再返教會,年幼的我也停止返教會,可是對耶穌基督的愛眷戀不已,很希望能重新回到祂的家裡。

 

小學畢業,帶著灰暗的人生入讀了一間基督教中學——宣道中學,在學校中沉默寡言,小息和午膳時間都是一個人躲在學校一角,並不和人來往卻在這裡發現原來這世上是有光的,那就是耶穌基督。

 

祂燃亮了我

 

學校每星期有早會,亦有學生團契。老師都是基督徒,教我中文科的胡炳昭老師是一個很熱心愛主的基督徒,他負責帶領團契在老師身上我見到基督,也感受到了神的愛。學校的基督徒老師非常好,盡心教書,很關心學生。記得六七年香港發生暴動,暴徒在街上放了好多土製菠蘿 (即土製炸彈),當時住在新界的我,放學後需前去旺角火車站乘車,但走的那段路很不安全。

 

   有一天,上課時突然聽到一聲巨響,原來學校附近發生爆炸,立即要疏散。消息傳來,旺角附近有更多炸彈,電台一位反共的播音員林彬被活活燒死。當時唸中一的我不知如何是好,不知怎樣坐火車返家。這時一位姓黎的老師主動陪我去火車站,個子高高的老師帶著年幼的我,先去九龍城碼頭坐船過海,再乘車去中環坐船去尖沙咀轉乘火車,繞了一個大圈,終於安全回家。

 

老師陪我走了這麼大一段路,迂迴曲折地把我送到火車站,令我深深感受人間溫暖。

 

一生為主活

 

在學校的佈道會中,聽了耶穌基督為我捨命的故事,祂的愛深深觸動了我,在茫茫人海中,我渺小如浮塵,天地的主竟然來尋找我,並且為毫無價值的我擺上自己的生命,這份愛實在太偉大,我欣然地接受了主,自此不再覺得自己是天地的孤兒,而是創造主的女兒,神是我人生的說明書,神是創造我的主,祂知道我為何生在世上,在我身上有祂美好的旨意,祂有一個計劃要我去完成日後經歷了很多神蹟奇事,果真看見神在我身上的計劃。

 

自此我積極地生活,好好地讀書,經歷了神的愛,也經歷了基督徒之間的愛,我不再收藏自己,開始和人交往,關心周圍的人。

 

年級,我在一個培靈會中把自己奉獻給主,在世上只為而活,矢志不渝傳揚福音;奇妙感恩的是,日後與我同走奉之路,伴我一生的慶球牧師,竟然也是在那次培靈會走到台前獻身侍主的。

 

Tuesday 21 February 2023

 

專欄:走過往昔的日子                                          作者:楊朱麗娟

走出灰暗人生 (2)

 

一生都在治療童年

著名奥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療,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療童年。」這話說得很對,幸福的人都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是幸福童年是稀有的,大多數人的童年總會有一些缺失。在成長的過程中,怎樣面對和處理這些缺失,也就成為我們一生的任務,處理得不好的,會被過去的經歷綑綁,造成「童年陰影」;處理成功的,這些缺失就會推動我們邁向卓越。

 父親在我三歲時離世,這個經歷大大影響了我對人生的看法;父親的早逝不但讓我看見生命的短暫和空虛,也帶給我對死亡的恐懼。那時看見爸爸的遺體放在客廳的地上,全家人跪在他面前,大聲痛哭,幼小的我並不知喪父之痛,反覺得好熱鬧,甚至在人群中走來走去。媽媽突然抓著我,打痛我,逼我跪在地上,用繩索把我綁在她身邊,不明不白地被打,這個傷害深深烙在心上。

我被送別人家寄養

爸爸身故後,媽媽無力照顧六個孩子,於是將我送到別人家中寄養。幼小的心靈被遺棄感折磨著,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在養母家看著對面街的家,不明白自己為何不能歸家,為甚麼姐姐可以住在家裡自己卻不?

養母千方百計地不讓我回去,有時我偷偷地回家,她就對我黑臉,雙眼瞪著我,令我十分害怕,回家竟然是錯事!多少個晚上在漆黑的夜空,遙望歸不得的家,迷糊中彷彿看見一個高大的男人,頭戴氈帽,身穿洋裝,一隻手插在褲袋裡,一隻手向我招喚,是爸爸,他晚上來見幼小的我,向我揮手……家中有很多關於「鬼」的傳說,令我非常懼怕,這是我非常怕黑的原因。

 媽想召爸回來談話

爸爸走了以後,媽媽很掛念他,很希望能召他的鬼魂回來談話。她信不過樓下紙紮鋪的問米(交鬼)婆,所以專程前去離家很遠的九龍城一家「問米」,想聽聽爸爸說些甚麼。九龍城這個問米婆似乎很神通廣大,不只將我們家中的事如數家珍地陳述,而且連我們不願意別人知道的祕密也講了出來。爸爸通過她對媽媽說,他不會擔心幾個女兒,最擔心的是大兒子(事實上,二哥的眼睛真的有問題,屬高度視力障礙);同時問米婆又說出,爸爸在離世的時候,有一個全身濕透的人站在旁邊,而那個人就是二叔。他是在「行船」(當海員)期間失踪的,懷疑給人殺害之後被投入大海,家人找不到他的遺體,只有為他立一個衣冠塚。

神彌補我童年缺失

我的家庭十分迷信,我也因為常見鬼魂而被視作「靈童」。當時香港流行「字花」的賭博玩意,「無機不賭,有神必靈」是字花賭博的秘訣和基礎,可見字花跟迷信的關係特別深。賭民一般在下注之前都要占上一卦,又或根據孩童無意識的話,來確定該買那個「字」。我這個「靈童」晚上所夢見的,都會成為他們下注的暗示。

童年時的我,就是成長於如此迷信、黑暗的世界,幸好長大後我認識了真神,從而深深體驗詩人的話:「若不是耶和華幫助我,我就住在寂靜之中了。」(詩篇9417節)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曾說:「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於我而言,是上帝一直在我生命中工作,是祂彌補我童年的缺失,使我日後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而這些靈界的經歷,也成為塑造我靈命的塑材。


 
楊朱麗娟

Wednesday 15 February 2023

 專欄:走過往昔的日子

走出灰暗人生(1                                   楊朱麗娟

童年的創傷     可以醫治

每人都有一個童年,童年的時間很短,童年的回憶也許會逐漸淡忘,但童年的經歷會走進我們的潛意識,塑造我們的人生觀和品格,也影響我們的處事態度,以及與人相處的關係;所以我們有沒有安全感,都在乎童年的經歷。很不幸,很少人有一個愉快的童年,在我們成長的初期,就是在性格被塑造的重要階段,往往受到一些創傷,使我們無論對自己或對人都有很負面的看法。

然而,品格的塑造,童年的經歷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在我的經歷中,童年的創傷是可以醫治的,灰暗的人生是可以重新塗上色彩的;回望過去,盡是恩典,展望將來,也是恩典,我走過的往昔日子,都是有創天造地的主在引導,每段人生路都看見祂的大能和神蹟。

心理學家說,童年時經歷親人的死亡,心靈會受到嚴重的創傷。我很早便體驗到死亡的威力,它可以隨時降臨,不單奪走人的生命,更可摧毀家庭幸福,在死亡面前,人人軟弱無力,它要來就來,沒法抗拒。

  短暫的一生     罹患惡疾

我三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他去世時,才三十五歲,他的人生很輝煌,可惜在如日中天的日子卻如輕煙消散。他的死亡曾令我的人生很灰暗,小學五年級已經覺得人生沒意義,人一出生就步向死亡,生存一天就接近墳墓一天,人為甚麼要活著呢?在父親的一生中,我看見生命的短暫,人生的空虛!

父親是祖母在回鄉路上生下來的,祖母懷著他,每日走十里路回鄉,預計是到了家後,還有一大段日子孩子才出生的,誰知父親急不及待地在半路中途鑽了出來。祖母家貧,兒女又多,本打算把新生兒放在路旁,給善心人士撫養便算了,但嬰兒長得挺秀標緻,逗人喜愛,不捨得丟棄,於是便用長草包裹著帶他回去,取名「天生」,意即是上天生下來的兒子。

 

天生天資聰敏,善於經商,在五十年代的中港兩地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很多人跟著他,靠他吃飯,朋友多到不得了;他長得高大英俊,儀表出眾,是少女傾慕的對象。他是大埔商會的主席,街市開張的時候,他穿上白色唐裝,坐在眾人中間拍照,光華四射,前途無可限量。有人勸他趁機置業,但他自恃年青力壯,不必急於置業,誰料他雄姿英發,盛年創業之際罹患惡疾絕症?

被死神盯上     不捨妻兒   

母親憶述父親第一次到醫療診斷,醫生不敢直言他的病況嚴重,父親不得要領而去,離開時不經意回頭一望,看見醫生神色凝重,搖頭嘆息,才感到死神已經盯上了自己。回家看見未滿周歲的稚女,不禁熱淚盈眶,告訴母親無論如何捨不得撇下孤兒寡婦,但他已被套上死亡枷鎖,一步一步地走上幽暗死蔭之地,又像被宣判了死刑的罪犯,等待刑罰的執行,是如此的無奈!他好像一顆閃耀的明星,突然消失,顯赫的一生,從此在人的腦海中消失。

 誠如傳道書所說:「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樣,不會長久被人記念,因為日後都被遺忘。」 父親勞碌所得的財富,不能救他脫離死亡,財富也不能帶走。「人怎樣從母胎赤身來,也必赤身而去;他從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面對父親空虛的人生,我如何走出灰暗呢?

 

Wednesday 5 October 2022

 

晚年面對靈魂上的皺紋


步入晚年 力不從心
人到了熟齡,很容易察覺身體在走下坡,以前旅行,喜歡自駕遊,開車幾小時,甚至十小時也可以應付,現在一兩小時就會覺得疲累;以前滿有力氣,可以捱更抵夜,現在睡少一點都不行,身體縱然沒有大病,但很多勞力工作都做不來了。

可是,我們很少察覺除了身體衰退,我們的靈魂也會年老,皺紋不但長在臉上,也會長在心靈上。人的身體機能逐漸衰退,生理心理都會發生變化,漸漸失去以往的衝勁,生活目標變得模糊,失去動力,活著好像等死;對人對事都冷淡,不再熱誠;對新的知識不再渴求,我們不再好學,甚至拒絕成長。

靈魂年老 弊病凸顯
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米歇爾•德蒙田說:「當我們的靈魂年老的時候,較年輕時更容易生弊病及不完美。」他說得沒錯,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不單失去年輕時的勤奮、上進、熱心和慷慨,而且性格上的弊病也凸顯出來。

朋友告訴我,她的媽媽年輕時性格十分隨和,樂於助人,又慷慨大方,不會和人斤斤計較,可是到了晚年,卻變得小氣和猜疑。九十多歲時,常常卧病在床,住在老人護理中心,基本上已經不能自由行動,不能上街,金錢對於她的作用不大,因為一切的生活所需,都由女兒包辦,但她卻向女兒提出,要把她的老人金拿來放在自己的抽屜裡,最後發現一大筆金錢不知所終,就猜疑是大女兒偷去,因此與經常探望她的大女兒反目成仇,她自己也因喪失金錢而鬱鬱不樂。

心裡皺紋 令人討厭
保羅•史蒂文斯在討論晚年之敗行時,引用了德蒙田的話:「我們沒有除掉敗行,許多時候不過改變方式 ,而且變本加厲 ,除了愚拙、脆弱的驕傲、嘮叨、說無聊話、迷信,並荒謬地渴望財富外(我們根本再用不著),我發覺更有嫉妒以及惡意生出來。年歲在心裡烙下的皺紋比面上更多,年老以後的心靈,鮮有不變得酸澀陳腐。」誠如他所說,年輕時沒有除掉敗行,晚年就敗行叢生。

著名沙漠教父指出,人性中有七種罪的傾向,就是驕傲、嫉妒、憤怒、懶惰、貪婪、饕餮和情慾,是一直存在人性中,一不留神就會引致罪惡。其實七宗罪不單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更是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老人不會因為年歲遞增而自動成聖的,容讓壞的品性成長,會使老人變得令人討厭。

對付敗壞 生命成長
罪是有繁衍能力的,六世紀的教宗大貴格利說:「從嫉妒生出仇恨、說壞話、誹謗、幸災樂禍、憎人富貴,從憤怒生出衝突、自我膨脹、侮辱、爭鬧、憤慨以及褻瀆。」原來罪的禍害是如此的大,我們要常常檢視自己的生命,避免墮入晚年敗行所帶來無限的痛苦。

那麼如何消除晚年的敗行呢?保羅•史蒂文斯認為,在人性裡面也有積極的一面,雖然我們面對種種敗行,但每次掙扎都可以磨練我們的性格,也是一個邀請我們成長、培育美德的機會。

看來對付人性中的敗壞,是我們一生的成長任務。


 楊朱麗娟

 踏上靈程之旅 (5) 從事大眾傳播 文字服侍 寫作是我少年時的夢,它甚具創意,需要細心觀察人生百態,常常檢 視內在生命,也要和心靈對話,是一條常要獨處,又要忍受孤獨的路 。 其實每個人在生命某時某刻中會嘆喟,會感慨,有著詩人的情懷,可 是,卻不能把洋溢胸中的詩句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