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8 March 2019

你們是世上的光


你們是世上的光                                                 楊朱麗娟  2019329


光照在黑暗裏 是不能隱藏的,就好像城造山上 是不能隱藏的。

光的本質是 照亮黑暗, 沒有人把点了光的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台上,照亮一家人。          

我們這些跟隨了光的人是 出了黑暗,入了光明,主也成為我們內心的光, 照明我們裏面的黑暗。他也使我們成為世上的光。

我們是光明之子,有 主的真理, 行走在光明中,不作那些愚昧可恥的事, 有神的性情,叫人看見神的真理,彰显世人愚昧的行為。只是我们把這光 掩蓋了,是因為我們容讓罪進入我們裏面,容讓 人性的自私、情慾、惡念把心內的光熄滅。

 耶穌說:你的光當照在人前, 意思就是要被主掌管生命,把那些 障礙光的情慾、自私、貪婪、兇惡一一 清除,使 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裏面成長,若我們的心 充滿基督的善良,流露出來的就是善行,就如明光照耀,使人看見,人就會讚美我們在天上的父。

如今世道兇險,惡人橫行當道,我們怕主的光在我們身上照耀,就會被拒絕、被排擠、被孤立、被逼害。當人人兇惡時,我們不敢良善,當人人去欺凌,我們不敢出聲,當人人去誅殺,我們不敢阻止。憐憫被看作包庇、接納因罪受傷者被認為是息事寧人、掩蓋罪惡,眾人湧去行公義的大路,好憐憫的路很窄,找到的人也不多。我們的光不敢照在人前,因為黑暗不接受光。

保羅說:「不要模仿這個世代,倒要藉著心意的更新而改變過來,使 你們可以測驗出什麼是神的旨意,就是體驗出什麼是美好的,蒙他悅納的,和完全的事。」

保羅更提出警告:「 不要以惡報惡,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香港的戾氣

香港的


每次回港,都發現香港在改變,人情味越來越淡,戾氣越來越重。那一天參觀火車博物館,在踏上火車的樓梯,看見一個兩歲大的小孩在下樓梯,梯級很斜,小孩顫顫騰的下來,很自然的就伸手扶持他,怎料他憤怒的喝停我,跟著歇斯底里地狂叫,我嚇了一大驚,立刻縮手,這突然而來的強烈反應,使我不知所措,站在他後面的爸爸,沒作出任何的安撫,沒有甚麼反應。其實他如果對小孩作出小小的解釋,叫小孩莫要懼怕,只不過是好心人想幫忙扶你一把而已,不用那麼大的反應,小孩的狂燥就可以制止,也不會培養了暴燥的個性。

昨日在商場裡,聽到雷似的詛駡聲,響徹商場,原來是發自一個體型強大的老伯,他和店員發生爭執,用盡粗言穢語去呼喝店員,整個商場充滿了殺氣,人人恐懼,如臨大敵般爭相逃避。也見過一個店員被狠狠的痛罵,因為她發現了一個男人把貨物的包裝紙拆開紙盜竊 裏面的物品,反被這人粗口責駡,真的是誰大聲,誰正確,誰夠兇惡,誰得勢?

在街上,可以見到行人面上的陰沉、冷漠甚至充滿敵意。香港以前那種友善、關愛不知跑到那裡去了。

也許香港人積壓了太多的不滿與憤怒,可憐的香港人面對太多挫敗, 現實太逼人, 所以社會上充滿很多怨氣,社會上很多對立,懷疑和不信任,要用暴力的行動和言語去發洩、去維護自己。

香港不知幾時興起了駡人文化,網上駡人之聲不絕,街上也充斥了痛罵別人的言語。

被投訴欺凌老師的校長、性騷擾的牧者,成了過街老鼠,他們沒有機會伸辯,就被被口誅筆伐。他們選擇沉默不語,是逃避責任?是無法面對?是愈解釋愈複雜?是愈描愈黑?有人說這些犯錯的人出來道歉,就可止息香港人的憤怒?我不知道香港人的憤怒會否止息。因為被投訴者選擇不言,更引起了公憤。

在電台上、在網上、在報章上,紛紛聲討,彷彿至死也不罷休。社會上出了一群伸張正義的基督徒,駡得尤其兇狠,被投訴者故然天地不容,處理的教會也被駡至狗血淋頭,人人喊打的落水狗再勢順打下去不難,但對犯錯者那種不饒人的兇狠是否值得我們去反思一下?

翻查聖經,可以看見耶穌基督的憐憫。當人人唾棄的撒該來到耶穌面前,耶穌並沒有數落他,也沒有教訓他一下才去他的家,反而主動的探望他,這種無條件的接納,大大感動撒該,使他願意為他過去所做的作出補償。

這些打著正義旗號的基督徒,可否在別人落難的日子收斂一下那把公義之聲呢?在人人都執行公義的時候,自己可否好一點憐憫呢?就算犯錯者真的犯錯了,可否留一點餘地呢?我跪在主前,為被投訴者所面對的無限悔疚,被人指責,難以翻新的絕境禱告,也為香港的冷酷禱告,香港何時能恢復一點溫情呢?
 


Sunday 3 March 2019


人生的優先次序(一)如何度過一天24小時?             楊朱麗娟


時間應當怎樣花


「你是怎樣安排生活的呢?」剛退休的小師妹老遠從香港來加探親,見面後就急著問這問題。她從工作退下來之後, 就失去了以往的生活秩序,由被安排的生活到安排自己的生活,真有點不知所措;她不習慣百無聊賴的生活,內心產生了 一份焦慮。如何度過一天24小時好呢?

其實,這個問題不單困擾退休人士,在職打工族、學生、家庭主婦......每個人也當問自己,如何度過一天24小時的生活,甚或如何度過一生?

英國著名作家阿諾德‧貝內特(Arnold Bennett)說:「沒有人能偷走你的時間,時間是偷不走的。沒有人得著的時間會比你多,但也絕不會比你少。」既然時間是這麼公平地分配,每個人擁有的時間都是一樣,為甚麼有人可以做很多事情,有人卻一事無成呢?為甚麼有些人生活過得那麼充實豐富,有些人卻是空白貧乏呢?問題在於,我們的時間是怎樣花的!

該做的事沒做好

美國管理學家史提芬科維(Stephen R. Covey)提出了一種時間管理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劃分,基本上亦可將之分成四個象限:a. 重要又緊急;b. 重要但不緊急;c. 緊急但不重要;d. 不重要又不緊急。

他指出,我們往往最容易忽略的就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而把過分的時間花在「緊急但不重要」及「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情上。

甚麼是緊急但不重要的呢?我想追電視劇、看演唱會、回覆無謂的Whatsapp等事吧!甚麼是不緊急又不重要的呢?無意識地在網上瀏覽、搜羅八卦娛樂資料、無時無刻在看手機......花掉我們很多時間,卻又是沒有意義的事。

今日很多人患上「手機沉溺症」,在街上走路時,老是低著頭看手機的人多的是。有一次我在路旁等車,忽然被一名高頭大馬的女子撞倒,原來她邊走邊看手機,所以根本看不到前頭有人;倘若她撞到的不是我,而是開動中的車輛,她極有可能已一命嗚呼了。在食肆裡,你會見到一家人同枱吃飯 ,卻各自用手機跟朋友交談,用手機拍下桌上的美食,然後把照片傳給那些不在場的朋友,告訴他們自己在吃甚麼,眼前的親人卻被忽略了。

過分把時間花在不重要的事上,該建立的關係也沒建立,該做的事沒做好、該留意的事沒放心上,一天24小時白白度過,一生也就渾渾噩噩地過去了。

關係建立最優先

甚麼是重要但不緊急的呢?生命的優先次序該如何建立呢?我想是關係的建立。和家人、朋友建立關係十分重要;和自己、特別是和造物主的關係,更是不可忽略。

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就和財富而是關係。華理克牧師(Rev. Rick Warren)說,他曾陪伴許多人度過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刻,當他們面臨死亡邊緣時,他從來沒聽過一個人說:「拿我的證書來,我想多看它一眼。亅或「拿我得過的獎杯、金牌、金手錶來給我。」當生命即將終結時,人們要的不是被東西包圍,而是被人包圍-我們所愛的人、與我們有關係的人包圍。
一天24小時如何度過?去建立關係吧!跟家人、朋友、自己的關係都要建立,和造物主的關係更是不可缺少啊!


 踏上靈程之旅 (5) 從事大眾傳播 文字服侍 寫作是我少年時的夢,它甚具創意,需要細心觀察人生百態,常常檢 視內在生命,也要和心靈對話,是一條常要獨處,又要忍受孤獨的路 。 其實每個人在生命某時某刻中會嘆喟,會感慨,有著詩人的情懷,可 是,卻不能把洋溢胸中的詩句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