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1 May 2022

 

不斷送別的生命列車       

有人上車有人下

生命如列車,人一出生就坐上這列火車,不同的時段有不同的親友在我們身邊伴隨;前半生有一大堆人,後半生就知交零落。

出生的時候,有父母兄弟姊妹、親人一大堆,好不熱鬧;入學了,又有一大群同學,一起上課、一起玩樂;進了大學,同學沒有中學那樣親密,開始體驗路是一個人在走。畢業後,到不同公司、機構上班,仍然有一班同事,一起做事、一起午餐、一起埋怨工作如何的辛勞,公司制度如何不公平;結婚生子,有伴侶、有兒有女,仍然是一種群居的生活,周圍有不少人。列車一直往前走,有人上車有人下車,不同的路上有不同的人陪伴。到了最後的幾個站,我們會發現身邊的人愈來愈少,以前圍繞膝下的兒女漸漸羽翼豐滿,紛紛離巢獨立,朋友也因各種原因而遠去。

 

父母一世牽掛子女

到了晚年,開始淺嚐子女遠去之苦。一位住在紐約的朋友告訴我們,他和兒子居住在不同的社區,因為想念兒子,不自覺的常去探問,一次和兒子閒聊,兒子幽了他一默,說:「爸爸,你這個星期已經來了五次!」經兒子這麼一說,他才醒覺自己對兒子的思念,可能對兒子的生活造成干擾了。另一位朋友於疫情中,千里迢迢的去探望兒子和媳婦,他說因為兩年沒見,心裡掛念得很;由於妻子正忙於應付語文考試,無法與他同行,他就獨自上路,千山萬水的去見兒子。回程時,卻遇上熔斷機制,滯留海外,幾經曲折,才能取道新加坡抵港,在港隔離,卻預訂不到澳門的檢疫酒店,不知何日回家與妻子團聚。相信如果他的兒子知道父親這麼折騰,他會如何感激父親的愛,如何珍惜家人的相聚呢!

子女在父母的心裡,是一世的牽掛。

 

人到晚年朋友漸少

人到晚年除了子女遠離,朋友也越來越少了。

晚清才情洋溢的世家子弟李叔同,年輕時與五位朋友義結金蘭,這個「天涯五友」在時局動蕩中一一散去。在摯友許幻園來告別時,他無限傷痛,寫下「送別」詩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相信在每個人的心中,都迴響著這句「知交半零落」的感慨,相識滿天下,知己有幾人?到了晚年,難得的知己,又一個一個的別去了。

 

人生是一場又一場的離別,我過去五次移民,每次和親友告別,都肝腸寸斷;但意想不到地體驗了離別不是結束,在人生離別過的人,不知怎的在某時某地又會相逢,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 ,相逢猶如在夢中。」原來闊別的友人終會重聚,縱使今生無法再見,但天家仍可相聚,知交終不會零落。

 

 楊朱麗娟

 

Saturday 7 May 2022

 

父母的玻璃心                                                      
 
被女兒嫌棄了 不回父母身邊

網上見到這樣的一個故事,單親的女士千辛萬苦獨力把女兒養大,供書教學,好不容易女兒大學畢業了,也找到很好的工作,她終於有苦盡甘來的幸福感覺;誰知在畢業禮完結那天,跟女兒一起吃飯慶祝時,女兒告訴她要搬出去過獨立生活。對這位母親來說,簡直晴天霹靂,被女兒嫌棄了!

在卡加里時探望一對年老夫婦,二人居住在八千呎的大宅,裡面有暖水泳池、健身室、桑拿浴室、客廳飯廳全是精緻的家具、裝飾擺設都別具心思;花園有流水噴泉,豪華舒適,最令我們驚嘆的是,他們兩個女兒的房間,好有個人品味的設計,極花心思,美侖美奐,只是,兩個房間都空置著,一個女兒在英國、一個在美國。慈父提議在此開一間藥房,讓當藥劑師的女兒主理,這麼體貼的建議竟然遭到拒絕。女兒寧願在外面打工,租房住,也不願意回到父母身邊,更不惜放棄當藥房老闆,寧可放下美麗的房子,也不回來住。

子女越走越遠 父母步步心碎有人分享說,兒子結了婚才通知自己;也有約好週末回家吃飯的,到時才告訴父母要和朋友出去玩耍,無法跟他們晚膳。母親歡歡喜喜地為了這頓飯所花上的時間與心血,盡付流水,和朋友開心耍樂的兒子,可曉得母親的落寞與傷心呢?

台灣著名作家龍應台在她的書《目送》,寫下了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看著子女越走越遠,做父母的是一步一步的心碎,但這是子女的成長過程,他是越來越獨立去過自己的人生。有人說:「父母的計劃中永遠包含孩子,但孩子的計劃中永遠沒有父母,這就是做父母和孩子最不一樣的地方」。

不同成長階段 不同程度放手

做父母的,眼裡的孩子永遠是那個不懂得照顧自己,是那個拖著母親的手上學的幼稚園生,無論子女到了甚麼年紀,都為他擔憂,為他安排最好的,很難接納子女要擺脫父母的束縛和照顧,也無法適應自己不再在孩子的生命裡,佔有以前的位置。

倘若不接納子女是獨立的個體,不明白他們的人生目標和計劃,是父母無法理解,也無法參與的,那麼做父母就是一場苦難。其實,在子女不同的成長階段,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放手,正如在他們學習走路的時候,我們放手讓他們跌跌碰碰;他們長大了,更加要放手,讓他們開創自己的人生,就算他們真的跌倒了,也會學識如何站起來,父母只能從旁鼓勵和支持。

 

隨著年紀的增長,為人父母者和時代越來越脫節,也和子女的距離越來越遠,我們的心靈變得越來越脆弱,如何照顧好自己的「玻璃心」?不要因覺得被遺棄、被忽視而傷感,至為重要。

 楊朱麗娟

 踏上靈程之旅 (5) 從事大眾傳播 文字服侍 寫作是我少年時的夢,它甚具創意,需要細心觀察人生百態,常常檢 視內在生命,也要和心靈對話,是一條常要獨處,又要忍受孤獨的路 。 其實每個人在生命某時某刻中會嘆喟,會感慨,有著詩人的情懷,可 是,卻不能把洋溢胸中的詩句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