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7 May 2022

 

父母的玻璃心                                                      
 
被女兒嫌棄了 不回父母身邊

網上見到這樣的一個故事,單親的女士千辛萬苦獨力把女兒養大,供書教學,好不容易女兒大學畢業了,也找到很好的工作,她終於有苦盡甘來的幸福感覺;誰知在畢業禮完結那天,跟女兒一起吃飯慶祝時,女兒告訴她要搬出去過獨立生活。對這位母親來說,簡直晴天霹靂,被女兒嫌棄了!

在卡加里時探望一對年老夫婦,二人居住在八千呎的大宅,裡面有暖水泳池、健身室、桑拿浴室、客廳飯廳全是精緻的家具、裝飾擺設都別具心思;花園有流水噴泉,豪華舒適,最令我們驚嘆的是,他們兩個女兒的房間,好有個人品味的設計,極花心思,美侖美奐,只是,兩個房間都空置著,一個女兒在英國、一個在美國。慈父提議在此開一間藥房,讓當藥劑師的女兒主理,這麼體貼的建議竟然遭到拒絕。女兒寧願在外面打工,租房住,也不願意回到父母身邊,更不惜放棄當藥房老闆,寧可放下美麗的房子,也不回來住。

子女越走越遠 父母步步心碎有人分享說,兒子結了婚才通知自己;也有約好週末回家吃飯的,到時才告訴父母要和朋友出去玩耍,無法跟他們晚膳。母親歡歡喜喜地為了這頓飯所花上的時間與心血,盡付流水,和朋友開心耍樂的兒子,可曉得母親的落寞與傷心呢?

台灣著名作家龍應台在她的書《目送》,寫下了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看著子女越走越遠,做父母的是一步一步的心碎,但這是子女的成長過程,他是越來越獨立去過自己的人生。有人說:「父母的計劃中永遠包含孩子,但孩子的計劃中永遠沒有父母,這就是做父母和孩子最不一樣的地方」。

不同成長階段 不同程度放手

做父母的,眼裡的孩子永遠是那個不懂得照顧自己,是那個拖著母親的手上學的幼稚園生,無論子女到了甚麼年紀,都為他擔憂,為他安排最好的,很難接納子女要擺脫父母的束縛和照顧,也無法適應自己不再在孩子的生命裡,佔有以前的位置。

倘若不接納子女是獨立的個體,不明白他們的人生目標和計劃,是父母無法理解,也無法參與的,那麼做父母就是一場苦難。其實,在子女不同的成長階段,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放手,正如在他們學習走路的時候,我們放手讓他們跌跌碰碰;他們長大了,更加要放手,讓他們開創自己的人生,就算他們真的跌倒了,也會學識如何站起來,父母只能從旁鼓勵和支持。

 

隨著年紀的增長,為人父母者和時代越來越脫節,也和子女的距離越來越遠,我們的心靈變得越來越脆弱,如何照顧好自己的「玻璃心」?不要因覺得被遺棄、被忽視而傷感,至為重要。

 楊朱麗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踏上靈程之旅 (5) 從事大眾傳播 文字服侍 寫作是我少年時的夢,它甚具創意,需要細心觀察人生百態,常常檢 視內在生命,也要和心靈對話,是一條常要獨處,又要忍受孤獨的路 。 其實每個人在生命某時某刻中會嘆喟,會感慨,有著詩人的情懷,可 是,卻不能把洋溢胸中的詩句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