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5 August 2015


一粒珍珠的故事

楊牧師於北宣六十週年堂慶的差傳培靈會第一晚, 聚會完經後收到一位姊妹的一份禮物, 原來這位北宣的姊妹, 知道楊牧師來講培靈會, 使要送楊牧師一份礼物, 但知送上甚麽才好, 她為此而禱告, 在禱告中看到神要她奉獻一顆珍珠給師母, 於是配上一條鍊送給我, 我好驚訝, 我並不認識她, 她因為愛主而愛神的僕人, 原來卑微的神僕人的妻子是有人關愛的, 感到很温暖。

在我移居卡城, 仍未找到自已的崗位, 在繁忙的老師生活退了下來, 感覺失落的時候, 神藉着她提醒我原來我是衪手上的珍珠, 我不是多餘的。 這位姊妹所作的帶來三重感動, 一她因愛主而愛神的僕人, 從禱告中求問衪的心意, 二她並不富有, 她奉献的是她欠缺時的擺上, 後來有人送了金錢, 剛好是珠鍊的價錢, 她奉献了並沒有招至金錢的損失, 神補償了給她, 最後在我最感失落無用的時候, 神告訴我我仍然寶貴, 神感動她奉献珠子不是無因的。感動的是姊妹對神的愛, 神對姊妹的貧乏而眷顧她, 神對我更是無微不至的愛, 連我何時軟弱衪也知道也有準備, 神啊, 我愛你!

 

Saturday 22 August 2015


2015- 5-m27
楊師母的閱讀分享


保羅行蹤之旅,旅途中有很豐富的閱讀,和弟兄姊妹分享:

個人主義與團體精神:


在「教學的勇氣」The Courage To Teach 一書中,Parker J.Palmer論述個人主義與團體精神,他有以下的講論:


『在一個討論個人主義研討會 ,大家閱讀羅伯特.貝拉Robert Bellah「心靈的習慣 」(habits of the Heart) 一書,這書提出個人主義已經取代了社會傳統,與會者有相同感受 ,大家希望能自由,不受不健康的家庭關係、狹隘的宗教覌,以及社會的偏見的羈絆,能自由地作自己、為自己作決定,表達自己,甚至「自私」。這是現今社會流行的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人人要表達自我,不喜歡受約束的狀況!


在討論當中,有一個與會者開始講述不久前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他因為毒品交易而被逮捕,結果發現原來拉錯人。他是一個很好的學生,他信仰堅定,又有人文修養,在校園裏有小名氣,因為他品德良好,使得逮捕他顯得更為可笑。他的故事引得大家笑聲不絶。直到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控訴警察呢?說不定你可以一夜致富!」


全班安靜下來,聽他為什麼不控訴警察,他說他很高興他們終於清楚他的身份而洗清他的冤枉,然後他又為警察辯䕶說:「每人都有犯錯的時候!」』

這是在對自我的追尋背後有著強烈的團體意識和歸屬感使他多了一份寬容和謙厚,他選擇了原諒警察而不是選擇發財的機會!

『在「心靈的習慣」一書中,作者所談的個人主義是不會為這種團體感所軟化的,一個我們所公認的個人主義者一定當晩找個律師,第二天一早就把訴狀遞了去!』


在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社會風氣下,我們自然的跟隨眾人的步伐,去到盡、博到盡、爭取個人最多的利益,花錢去吃就理所當然的吃得好,去玩就要得最高的享受,凡事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要去獲取、去掙取,忘了整體利益,有時候,甚至不擇手段,損害整體利益,誰不知道團體受虧損,集體受到傷害,至終個人利益也會失去!忘記自己本是團體中的一份子,只追求自我的完善,自我的好處,結果是整體的
解!
如果大家好像這學生一樣,抱著別人也有犯錯的時候,就容易對別人寬容一點,抱著不賺到盡、不去到盡的心態,別人就有點生存空間,整體的福利也會推進一點,講價不壓價壓到盡,別人生活會好一點,社會會和諧一點,凡事不去「得理不饒人」自己就會謙和一點,心境會寛濶一點!利益發生衝突時,大家將就一點,退讓一點,待人寬厚一點,社會會快樂一點,整體也會幸福一點。


在自我追尋時,把個人主義和團體精神混合,Parker Palmer 說這更能準備地描寫自己!


後記:

促使我寫這篇文章,其實是我對香港社會所發生的事,對過去我身為老師面對學生家長學校一直的反思,個人權力利益的追求,生存上位與被淘汰摒棄之間的掙扎,得失輕重的權
𧗾,正確與偏執的迷惘與困擾,一直尋求神給我們的出路!

香港也發生警察拉錯人的事件,受害人受到的屈辱與傷害,令大家義憤胸,但當媒體日夜報導,對警察窮追猛打之際,我感到疑惑與迷惘,事情如此發展,不容有錯的正義凜然,至終對整體社會帶來的是福?是禍?



想起當老師時,家長用盡權力,挖透心思為子女爭取分數、保護子女免於受罰,百般愛䕶其實是剝奪了子女的求生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和保護自己的能力!個人主義去到盡是自私自利,我們極力反對集體主義,走到極端的個人主義,到頭來是個人迷失了,整體也迷失了

Tuesday 18 August 2015


母親的孤寂

 人生最難面對卻又常常被迫面對的是孤單寂寞,慶球牧師常常外出講道敎學,我常常要獨自一人面對一間空屋與及一室的寂靜。在香港白天還可以敎學,活在頑皮活潑的學生中、活在同事合作共饍中,晚上的孤寂尚可忍受。在卡城,沒工作、沒活動時間表,是自定的生活程序,丈夫外出的日子,自定的生活就方亂起來。平常人所羡慕的那種𡨴靜並沒有帶來安穩,反之寂寞枯燥如厚厚的牆上下左右的壓迫下來,吃飯沒味兒,喜愛的書本也變得沒趣,講章沒動力準備,獨個兒行超市商場,也覺掉不走那種無聊感,原來時間是謀殺不來的。

 想來人一生都要與孤寂共存,少時有父母親人、有兄弟姊妹、有玩伴,不知寂寞是甚麼味道,青少年有朋友圍繞箸,一起作伴,到父母年老去,身邊的朋友親人各自有自己的生活,陪伴自己的就越來越少。人結婚為了結伴,養育兒女為了延伸自己的家庭,但有一天兒女長大,展翅高飛,配偶也不能經陪伴,就算能在身邊,但始終都要各自面對生活!

 在香港停留的三個星期,那天到老人院探問媽媽,在大廳內與她閑聊,有一個婆婆在我背後不斷呼喚我,聽不到她說甚麼,其他婆婆叫我不用理她,她是整天呼喚別人的,我忍不住回應她的呼喚,近前去問問她有何需要,她叫我坐在她身邊,伸出她的手給我,我握著她的手,感到她很冰冷,於是我用温暖的雙手包住,包完左手又包右手,讓冰冷的她感受溫暖,在炎夏的香港,瘦弱的她竟有耐不住的寒冷!跟著她流起淚來,用手帕抹眼淚,坐在那裏,不停叫喚,想來很久已沒有人坐在她身旁,冰冷中她需要一點體温,一點觸摸,一句問候,一點關愛!

 她是一個母親嗎?有兒女的嗎?盼望著兒女的慰問陪伴?曾經有過父母親人丈夫兒女朋友的她,現在孤單地坐在那裏整天呼喚,別人只當她是瘋癲的,誰人回應她?要人陪伴一下竟成了奢侈品的渴求!

 想起我們的主是如何的憐憫孤單困乏的人,那住在格拉森墳塋裏被鬼附的人,他晝夜喚叫,又捧起石頭來掐自己,那生來瞎眼的,那在畢士大池子躺了三十八年、那在人群中患了血漏要摸耶穌衣裳的女人..耶穌基督並沒有忘記他們,祂一一尋找,因為在殘缺的軀體下是一個個珍貴的靈魂!

 作為兒女的整天掛住工作、家庭、休戲,想起生我育我竉我的母親,孤單地盼望兒女的探問嗎?

母親節的焦慮18/06/2015

母親節是一個聖誕節和過年外,極多人記念的日子。母愛被歌頌,鮮花被購買,酒樓食肆推出母親節特餐,送給母親的禮物推陳出新,教會舉行母親節主日,一個一個母親的故事被傳頌,母親節是一個溫馨的節日,提醒子女孝敬父母,是一個讓子女表達孝順的日子。

其實母親節是一個壓力的日子。

有孩子的母親,期待子女對自己的辛勞作一些表示。

有人說孩子懂得回報就是表示孩子長大了。母親希望見到子女長大,懂得感謝親恩,在母親節收到一份從子女而來的禮物。其實母親極渴望的,不是美麗鮮花,也不是名貴禮物,而是禮物背後那份心意。母親節當日就是收到一個電話,從子女而來的祝福語,一句慰問,一聲多謝,已經帶來滿足喜悅。

撫育孩子,才明白甚麼叫綿乾絮濕,個中的眼淚和辛酸,旁人不易理解,孩子漸長,在摸索自己的身份,在尋找「我是誰」這答案時,往往選擇與母親要求相反的行事規則,也因為反叛,而與母親造成很多的衝突。母子情仇,恩怨難分。做母親的也難免判斷錯誤,在管教與寛容間不知如何拿揑,母親節是母親期待子女表示感恩的機會,期待與懼怕失望,做成焦慮與徬徨,悲喜交煎,不少母親在母親節都在這兩極中徘徊。

子女孝順懂事、又學有所成的母親,母親節當然是收成的日子;成長了的子女,在外生活,生活忙碌,每天應付那壓死人的工作,又或忙於應付自己的家庭,無暇探問父母,母親節是一個盼兒歸的時日子;子女偏離正路、或書唸不成又不求進取,與母親保持距離,甚或離家出走,不聯絡、不關心父母的,母親節就是一個煎熬的日子。

失去孩子的母親也是無法面對母親節,好端端的孩子,本來約好今年回來與母親相聚的,卻在交通意外中喪命,孩子去旅行,本是尋常的出外,想不到竟然從此陰陽相隔,撫養孩子,莫不希望他活潑健康,誰知他卻身患重疾,年紀輕輕的被死神召了去的,母親節是一個肝腸寸斷的日子。

年紀漸長,嫁幸無期,被迫獨身,或結婚多年,膝下猶虛,無緣做母親的,母親節也是一個考驗的日子!

有幾份母親節的禮物特別令我感動的。

第一份是在渥太華華人宣道會牧會時弟兄姊妹送給我的,那時我結婚多年仍未有兒女,在個個母親獲花朵時,她們體貼的送我一束美麗的鮮花,安慰了我的心。

第二份的母親節禮物非常別緻,唸小五的兒子在母親節的時候,頭上繫了一條白布,寫著母親節快樂,揮動著自製的小祺子,嘻嬉哈的由房間走出來,祝賀我。這份沒有物質卻有滿有創意的禮物,長久留在心裡。

第三份是手繪的貓貓畫,寫上很多祝福語,然後附一句說:「媽媽我會乖」現在還存放在抽屜裡。

第四份是一個手工藝品的一盆花,這份禮物敵不過歲月的摧殘,不能保存而棄掉,可是它的價值也不是物質所能付予的。

第五份是我姐姐的兒子,幾年前他送我一條粉紅色十字架的鍊子,這個大男孩竟然心思細密,令我喜出望外。

第六份是母會伊甸團姊妹送的鮮花,今年的母親節,是在香港過的,一方面忙於講座,另方面孩子不在身邊,沒想過會收甚麼禮物,誰知收到極具心思,色彩繽紛的兩束美麗鮮花和精美的禮物,人生真的充滿驚喜,沒要求、沒期待卻收到的禮物是最令人感動的。

第七份也是一個驚喜,是姐姐的女兒送的,小女孩長大了,忙於工作外,,也經常出外扶貧,协助打擊人口販賣,忙碌的她仍然額外準備一份母親節的鮮花,令我深受感動!

這些意外母親節禮物之所以如此深刻是因為我沒有期待,在沒有期待時而收到的禮物是如此的令人難以忘懷!

若做母親的在母親節中沒有期待,也就沒有焦慮了! 可是那一個母親不盼望孩子對自己的愛有一點回應的呢?

若在母親節能關懷那些因各種因素不能做母親而忍受孤單的;那些失去配偶、身兼父職要獨自撫養子女的母親;那些每天在與照顧幼兒、孤單地面對沒有下班的日子、不分晝夜在奶樽、尿布之間掙扎的母親;那些經歷喪子之痛,無緣故孩子意外死亡或患上奇怪的重病而去世的母親;那些被宛如弓箭手的兒女射箭入心的母親、不是不管教而是孩子不聽教、或孩子誤入歧途而被傷透了的母親,那些被孩子遺棄的可憐母親;向這些婦女送上合適的回應,就是把母親節的意義推得更深更廣、令母親節更具意義、更有深度!

 

 

以使命感為主題的師生約會      9-8-2015

使命感在基督徒中稱為召命,在這個世代
𥚃,「使命感」這名詞代表著理想主義,是不切實際的。很多人覺得今日香港,生活迫人,單是維持最起碼的生活品質都不可能了,還談甚麼理想?古語有云「衣食足,然後知榮辱」,衣食不足,談甚麼理想 ?召命?簡直是虛言!現實生活叫我們不能不低頭!

這個社會沒錢沒權沒地位,就會招來白眼、鄙視、冷漠。貧賤夫妻百事哀,窮人沒親友,因此,初出道的年輕人就要懂得往上爬的道理!社會歌頌獵取、擁有,成功 。放下,捨棄,被認為失敗,人要証明自己是有用的,有成就的,高人一等的!因此博升、爭上位是正常的,必然的!

星期六晚跟學生對談中被問及退休時的薪金,我直言不諱,說出薪水的數字後,他們很驚訝,原來薪水不高,因為我沒有升職!

每年校長約談中也會問及我有沒有進修升職課程,我都是答沒有,我的目標不是金錢、不是權力、不是地位,我只想做生命工程,升了職,會忙著學校的行政工作,再沒有時間做學生工作!所以一早就沒有升職的打算,任讓別人輕看,覺得我能力不足,升職無望!

其實升職不單是金錢的問題,更是能力的肯定,地位身價的問題,人人博升,升職之前,勤奮能幹,爭取表現,升了職,就抱著「過了海就是神仙」的心態,升職前的幹勁也就丟掉了!

目標清晰,是因為這是神給我的托付,是我一生的召命!

整個晚上想和學生說的是召命,人生的使命感!我們不是被這世俗的價值覌去驅趕 , 過著隨俗的生活(driven), 乃是有朝向目標的驅動力(drive),過著有自主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原來懂得放下,捨棄次要的物質生活,持守召命,是需要分辨能力,洞察到生命中甚麼是重要的,甚麼是次要的,更需要面對堅持召命帶來的物質損失,能力確認的損失,甘於做一個在世俗眼光中的失敗者,是需要一份大而無畏的勇氣!

社會
𥚃充滿淺簿的人,只有生存而沒有生活,在其位而不謀其職,為工作而工作,打好這份工而矣!沒有Heart,沒有熱情,沒有使命感!

和學生討論的是使命感!我分享我的故事,希望他們的明白做人要有使命感,人生才不會枉過!這是我給他們上另外的一課!是不用考白紙黑字的課,但卻是天天要考的課!

走筆至此,一首歌在心中響起:
They say I am an idealistblind and cannot see
that the principles I live for won't stand reality..
Well, if that's what I am, Lord, won't you care for me?
I only want to be like the Man of Galilee

我不介意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人,只在意我像不像我生命的主,那位加利利人耶穌不斷的捨去,不斷的放下,最後連生命也捨掉,全世界就因祂的捨去而得著豐盛的生命,



我和學生有個約會 8/8/2015

今次回來,特別想見見我親愛的學生。他們是應屆大學畢業生。成績優異,好學、有主見的乖學生。他們中學七年,我教他們歷史科六年,看著他們從天真可愛、挑皮又無知的中一學生,逐年成長,所讀的課程越來越重,跟著渡過會考的難關,闖過高考,跨進大學門關,現在大學畢業了!好想見見他們,聽聽他們在這幾年大學生涯的故事,大學四年學到甚麼,領受甚麼,有何進步?要出來工作了,有甚麼心態找職業?工作的目的又是甚麼。

他們遠道從新界西來,車程要一個小時來赴老師的約!真是十分難得,十分念舊。
這次相聚,是大家努力,他們從新界西來,我從北國飛越萬水千山而來,大家從各自的世界、不同生活的領域抽身出來,又各自努力融入對方的世界展開對話。這是一個美麗的約會。

我問,大學的生活沒有改變他們,他們說仍然保持中學的純真。可是我發現有學生變得沈默了。大學生是社會的良心,是敢言的,如今卻保持了沈默,面孔隱若見無奈!社會的良心保持了沈默,洩了氣,我感到心痛。有學生即將為人師表,我看見整裝待發,期待與生見面,做他們的老師的興奮,有學法律的,仔細從法律觀點分析時事,真的長大了。作老師,為了他們能有學校任教,不用做助理老師而興奮,有大學畢業而被逼做CM老師,拿一個較低的薪金而嘆息。

言談間,我捉摸到年輕的一代,明明是充滿朝氣的年紀,為甚麼沮喪、悲觀,彷佛失去了遠景?香港這個動感之都失去了動力,盼望也好像日漸遠去。我心頓感黯然!

時勢是那麼令人沮喪!社會的發展,政局的情況不在我們掌握中,人要改變局面,委實難行。

在諸般的絕望困境中,遠景在那裡?是使命感,使命感令我們不屈不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使命感帶來生活的動力和生存的勇氣,使命感令我們排除萬難,不畏艱辛,勇往直前,使命感讓我們不甘於營營役役,不求求其其,不隨隨便便,不敷衍失責!

「使命感是人的内在的永恒的核心动力。一个人的使命感越是强烈,那么他的人生希望也就越强烈;他的工作激情与生活热情越强烈;他的人生责任感也越强烈。有强烈使命感的人,是一种自觉的人,是一种奋斗的人,是一种百折不饶的人,是一种任劳任怨的人,是一种坚强不屈的人。」

做老師的要問自己為甚麼要教書?做醫生的,為何做醫生?做清潔的、餐館的、從商的、從政的都要問為甚麼!找出金錢及外的意義!從事任何職業而不去尋求使命感的,其職業就失去意義,生命也變得空白。

沒有召命,便沒有動力,也沒有魄力,更沒有處變不驚的定力,又談不上擁有面對生命諸多困難無法改變現象而仍堅毅不拔的堅韌力。

甚願我親愛學生,這些初茅廬的年輕小伙子追尋使感,縱使生活逼人,夢想好像破滅,仍要堅持你們的使命感,勿隨波逐流,勿過行屍走肉的生活,勿得過且過,虛渡此生。

Bottom of Form

 

人生旅程的困乏

這個旅程將於明天完結,留港十天,我有說不出來的疲倦及痛楚。

每天走許多路(對一般人來說其實不多)帶著疲乏、拖著受傷的腳,一步一步的去走,走在主的恩典與扶持中,有時覺得無法完成的路又可以行完!

今次除了參加母會退修會、探望媽媽、辦理家事,沒氣力聯絡問候關心朋友或弟兄姊妹,原來體力和心力都很重要。原諒我,沒致電沒問候沒聯絡,沒相約沒相聚,不是不想,乃是沒力。

讓我想起走到人生的盡頭,也許會有抱憾,想說的話,想做的事,想見的人,都會力不從心,最後會黯然離去幸好這黯淡會被見主面那份光明朝氣活力,盼望喜樂摭蓋,生命的盡頭是永生的開始,在今生被衰殘的身體所困,在永生不被拘禁得釋放,所有的眼淚會被擦乾,所有的疲乏會被消除,這是我們無比的盼望與福祉!

再見了,我親愛的家人,我的弟兄姊妹,我的朋友還有永遠可愛的學生!

表單的頂端

以色列之旅 :「心情之旅的曰記」      麗娟

2011-12-8
以色列之旅又到結束的行程,一直期待重臨聖地,但又害怕這一日的來臨,因為以色列之旅象徵着離港的日子臨近,一個有血有淚 ,有歡笑有悲哀的階段的結束 ,當中有掙扎有困苦 ,也有心滿意足的喜樂,經歷神作為的讚嘆和歡欣,另一個未可知的前路擺在眼前。重臨耶路撒冷依然高興,但無復以往的感受。

第一次聖地之旅對耶穌基督的受苦受死有很深的感觸,今次整個耶路撒冷比以前更具商業意味,小販商店把整條受苦之路都擠滿了,十架十四段都不復見,那有耶穌受苦的影子

今次聖地之旅雷牧師把每個教堂設計象徵的意義及歷代的經歷都解釋得非常詳盡 ,他著重舊約的闡述, 增加了對舊約的了解o最令人陶醉的是以色列自然未受現代工業污染的美, 尤其是加利利海、地中海 、死海 、紅海,那是美不勝收,特別是地中海有各樣的藍,深藍、灰籃、綠藍、淺籃、藍藍等天然色彩與天空的淨藍混為一體,人在其中 ,是主角是陪襯都分不清楚

以色列的歷史遺跡引發了思古的幽情, 令人慨嘆不已o馬薩達上的希律皇宮、引水導、儲水池,都見古人的智慧 。滾滾黃沙中,昔日輝煌的皇宮 ,智慧的引水導都變成黃土一堆堆。風沙沖涮了無數代的豐功偉跡 ,無數引以為榮、一時無兩甚至空前絕後的作為 ,如今只成廢墟給人憑弔給人緬懷 ,除了回憶還剩下甚麼呢 ?只成為旅遊景點 ,只成為考古研究的對象 ,希律妄想要對抗大自然,沒海的地方要灌注海水成為汪洋,有水的地方要把海水抽盡成為乾地,狂妄自大,其實是愚昧無知,他持的是王權,奴役人民為他達成瘋狂願望 ,自私無知的人登上統治地位 ,苦的是人民,要為他達成瘋狂的夢想 ,極度的自大只帶來神的擊殺,其實達成了又如何?

 Dear brothers and sisters,

Below is an article I wrote on 18/06/2015, a belated Mothers’ Day Reflection

母親節的焦慮

母親節是一個聖誕節和過年外,極多人記念的日子。母愛被歌頌,鮮花被購買,酒樓食肆推出母親節特餐,送給母親的禮物推陳出新,教會舉行母親節主日,一個一個母親的故事被傳頌,母親節是一個溫馨的節日,提醒子女孝敬父母,是一個讓子女表達孝順的日子。

其實母親節是一個壓力的日子。

有孩子的母親,期待子女對自己的辛勞作一些表示。

有人說孩子懂得回報就是表示孩子長大了。母親希望見到子女長大,懂得感謝親恩,在母親節收到一份從子女而來的禮物。其實母親極渴望的,不是美麗鮮花,也不是名貴禮物,而是禮物背後那份心意。母親節當日就是收到一個電話,從子女而來的祝福語,一句慰問,一聲多謝,已經帶來滿足喜悅。

撫育孩子,才明白甚麼叫綿乾絮濕,個中的眼淚和辛酸,旁人不易理解,孩子漸長,在摸索自己的身份,在尋找「我是誰」這答案時,往往選擇與母親要求相反的行事規則,也因為反叛,而與母親造成很多的衝突。母子情仇,恩怨難分。做母親的也難免判斷錯誤,在管教與寛容間不知如何拿揑,母親節是母親期待子女表示感恩的機會,期待與懼怕失望,做成焦慮與徬徨,悲喜交煎,不少母親在母親節都在這兩極中徘徊。

子女孝順懂事、又學有所成的母親,母親節當然是收成的日子;成長了的子女,在外生活,生活忙碌,每天應付那壓死人的工作,又或忙於應付自己的家庭,無暇探問父母,母親節是一個盼兒歸的時日子;子女偏離正路、或書唸不成又不求進取,與母親保持距離,甚或離家出走,不聯絡、不關心父母的,母親節就是一個煎熬的日子。

失去孩子的母親也是無法面對母親節,好端端的孩子,本來約好今年回來與母親相聚的,卻在交通意外中喪命,孩子去旅行,本是尋常的出外,想不到竟然從此陰陽相隔,撫養孩子,莫不希望他活潑健康,誰知他卻身患重疾,年紀輕輕的被死神召了去的,母親節是一個肝腸寸斷的日子。

年紀漸長,嫁幸無期,被迫獨身,或結婚多年,膝下猶虛,無緣做母親的,母親節也是一個考驗的日子!

有幾份母親節的禮物特別令我感動的。

第一份是在渥太華華人宣道會牧會時弟兄姊妹送給我的,那時我結婚多年仍未有兒女,在個個母親獲花朵時,她們體貼的送我一束美麗的鮮花,安慰了我的心。

第二份的母親節禮物非常別緻,唸小五的兒子在母親節的時候,頭上繫了一條白布,寫著母親節快樂,揮動著自製的小祺子,嘻嬉哈的由房間走出來,祝賀我。這份沒有物質卻有滿有創意的禮物,長久留在心裡。

第三份是手繪的貓貓畫,寫上很多祝福語,然後附一句說:「媽媽我會乖」現在還存放在抽屜裡。

第四份是一個手工藝品的一盆花,這份禮物敵不過歲月的摧殘,不能保存而棄掉,可是它的價值也不是物質所能付予的。

第五份是我姐姐的兒子,幾年前他送我一條粉紅色十字架的鍊子,這個大男孩竟然心思細密,令我喜出望外。

第六份是母會伊甸團姊妹送的鮮花,今年的母親節,是在香港過的,一方面忙於講座,另方面孩子不在身邊,沒想過會收甚麼禮物,誰知收到極具心思,色彩繽紛的兩束美麗鮮花和精美的禮物,人生真的充滿驚喜,沒要求、沒期待卻收到的禮物是最令人感動的。

第七份也是一個驚喜,是姐姐的女兒送的,小女孩長大了,忙於工作外,,也經常出外扶貧,协助打擊人口販賣,忙碌的她仍然額外準備一份母親節的鮮花,令我深受感動!

這些意外母親節禮物之所以如此深刻是因為我沒有期待,在沒有期待時而收到的禮物是如此的令人難以忘懷!

若做母親的在母親節中沒有期待,也就沒有焦慮了! 可是那一個母親不盼望孩子對自己的愛有一點回應的呢?

若在母親節能關懷那些因各種因素不能做母親而忍受孤單的;那些失去配偶、身兼父職要獨自撫養子女的母親;那些每天在與照顧幼兒、孤單地面對沒有下班的日子、不分晝夜在奶樽、尿布之間掙扎的母親;那些經歷喪子之痛,無緣故孩子意外死亡或患上奇怪的重病而去世的母親;那些被宛如弓箭手的兒女射箭入心的母親、不是不管教而是孩子不聽教、或孩子誤入歧途而被傷透了的母親,那些被孩子遺棄的可憐母親;向這些婦女送上合適的回應,就是把母親節的意義推得更深更廣、令母親節更具意義、更有深度!

 

 

2014 6                                                  第十四篇分享
日本傷殘之旅
       日本是一塊我們非常響往、卻又拒絕旅遊的地方。對於中國人而言,大和民族於二戰期間,把人性中最殘酷、最醜陋的一面充分發揮出來,尤其於南京大屠殺的事件中,姦淫擄略、踐踏、濫殺、屠宰無辜老百姓三十萬而不道歉,並且美化其侵略、否認惡行、篡改歷史。基於此我們從少不買曰貨,不吃壽司魚生,不到日本旅行,在個人能力範圍內抵制日貨,去年終於決定放下歷史包袱,要到日本進行一次文化之旅。

     去年八月慶球牧師的學生來北美旅行,來訪數天,閑談中慶球牧師提起極想去日本進行一次文化之旅,尤其希望到訪日本藤澤市的聶耳紀念碑,聶耳是「義勇軍進行曲」的譜曲者,這首歌高昂激越、鏗鏘有力,在日本侵華,民族危亡時,鼓舞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團結禦侮、奮勇抗爭、一往無前的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是一首極度反日的民族歌曲。1935年,聶耳在藤澤市不幸遇難。1949年,在中日關係尚處在不正常狀態下,藤澤市各界人士自發開展紀念聶耳的活動,成立聶耳紀念碑保存會,在他遇難的海邊樹立了紀念碑。日本人為何立碑紀念這位如此激烈視日本為敌國的民族英雄?慶球牧師好想去了解一下。

    露絲·潘乃德(Ruth Benedict)於1946年出版的《菊與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深入研究日本人文化的雙重性(如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鬥、喜新而頑固、服從而不馴、自大又有禮)等引起了慶球牧師的興趣,他也好想去體驗一下這麼矛盾的民族性。廣島的原爆紀念館也是他的目標之一。

     日本文化之旅就是這樣定下了。行程由學生安排。初時並不意識到安排一次旅程是如此複雜的。訂行程、安排交通工具與及住宿的地方原來要花很多心思和時間搜集資料,研究乘坐甚麼火車、巴士,如何買票訂坐、訂旅館等都要考研一番,特别我這個不良於行的傷殘人仕,不能行太多,不能站太久,不能坐太長時間,這「三不」的腳痛病患者給這學生帶來天大煩惱。慶球牧師送我一個新花名,「MF(ma fan) 麻烦」老婆。

    初決定這旅程時滿以為腳傷已一年多,到今年六月一定痊愈,想不到雙腳仍然未復元,有時晚上痛楚不堪,甚至要吃止痛。慶球牧師担心不已,去日本,其實我也好担心,要拖着行李去坐火車、找景点、找旅館、找食肆、要等、要站,自由行不太適合我這個老弱残兵。不想那麼勞累,怕應付不來,怕萬一又行傷了怎麼辦?慶球牧師怕有後患,猶豫著去不去呢?

    可是機票已買好了,學生也為這次行程付上很多心力物力,她為安排行程和住宿,親自到日本走一次,預備各樣資料,又送上日本鉄路周遊卷(JRJapan Rail Pass) ,憑卷於七日内無限次的乘坐,甚至可坐動輒上萬日圓車費的新幹線。這火車周遊卷很重要,沒有火車卷,不能穿川過省的探索日本文化。她以侍奉主的心志來服侍我們,認為主的僕人經常奔波劳碌,應該休息一下,如此有心思的安排,如此愛心的服侍,怎能推却?怎能浪费她的心血?

    為了行程,我作了最壞的打算,大不了是他們出去覌光,我留在旅館休息,讀書準備八月尾卡城教會的退修會。此外也隨身擕帶小摺椅,準備行不來、站不來就要隨時坐下,行李不多帶,衣服在旅途中清洗,憑着信心踏上日本傷殘之旅。

全程都是忍著痛一步一步去完成,到達每個車站,我會打開摺櫈,等待慶球牧師和學生去找服務站訂下一站的指定席,找出口,學生對我們照顧有加,每晩在旅館設計次日行程,查看那一間旅館最方便我這個傷殘人仕,這次旅程坐火車的多,盡量用鐵路卷到達多個城市,讓火車助我們走路。話雖如此,始終要多行路,有時痛到眼淚要流下來,平常人看來很短的路,對於我來説都是許多了。在京都由東本願寺走到西本願寺,本來很短的路程,卻苦不堪言的走,感謝慶球牧師的細心,他鍳貌辨色,知我困苦,二話不說,張手一揮,就召喚計程車,立刻把我的問題解決了。

    帶腳患到達東京,乘火車去籐決鵠沼海岸參覌聶耳紀念碑,之後到䥥倉至池袋,去京都參覌東、西本願寺、天龍寺、渡月橋、卅三間堂,再前往博多探訪宣敎士,跟著去長崎,參觀廿六聖人(殉道士)紀念館,平和資料館(日本侵略中國及東南亞的罪証,由日本牧師創立),走訪太宰府天滿宮定遠館(甲午戰爭定遠號的遺木建築物),  九州國立博物館,最後前往廣島參觀原爆資料館,順道去奈良,回程由新大阪至品川到成田機場,好一個文化之旅,能夠走畢全程,實在是一個神蹟。

日本自由行火車之旅,亦是傷殘之旅,愉快之旅,感恩之旅,感謝丈夫的體貼,學生的服侍,無條件的奉獻,全程策劃、安排、照顧,這一切都來自天父的厚愛

 踏上靈程之旅 (5) 從事大眾傳播 文字服侍 寫作是我少年時的夢,它甚具創意,需要細心觀察人生百態,常常檢 視內在生命,也要和心靈對話,是一條常要獨處,又要忍受孤獨的路 。 其實每個人在生命某時某刻中會嘆喟,會感慨,有著詩人的情懷,可 是,卻不能把洋溢胸中的詩句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