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 October 2019

不作小孩子、做大人

「自以為是」的思考


誰對誰不對、誰是誰非,我們通常都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周圍的事物,永遠都是「我是對的,對方不對。」假如自己真的錯了,也是迫不得已的、是有苦衷的、是可原諒的,我傷害人是因他先傷害我。

這個社會有好人、壞人、惡人、善人。這個是善良的、那個是邪惡的;這個是正直的、那個是奸猾的。善人永遠良善,惡人永遠邪惡,善人做甚麼都是善的,惡人做甚麼都是惡的,是非黑白分明,壁壘對峙,楚河漢界,不能逾越,立場鮮明。我們很容易把人歸類,加以標籤,劃清界線,跟對頭人老死不相往來,我們是忠的,他們是奸的,因此道不同,不相為謀。

讓時間給我們答案


多年前,我到洋人公司當秘書,負責打字、管賬。上司交下來的事,我都安排時間逐一完成;誰知上司是個多疑挑剔又控制欲強的人,交貨限期未到,他就打電話來問我完成了某項工作沒有,不勝其煩,後又因放假問題諸多留難,最後我決定離開只工作了一年的公司。多年來耿耿於懷,以為自己不幸遇到一名難相處的上司;經過歲月的洗禮,閱歷增長,不再單一的從員工角度看事情,也從多角度去思考,才明白雇主的立場,自己並非全無不是之處。

作家農婦在文章中,說自己在唸大學的時候,很痛恨一位海外回來的老師,他對學生的要求極高,管教非常嚴厲,常責罰學生,同學們也想盡辦法對抗老師。農婦長大後,從一些前輩口中得知,老師本來在美國過著美好的生活,卻因看見中國的苦難,毅然放下一切,到中國來投身教育,希望造就栽培中國的下一代,為中國建設美好的將來。這位又嚴又惡的老師,原來充滿教學熱誠,寧願犧牲學生的「愛」,也要嚴格教導,誰知他的苦心卻換來學生的反叛對抗,最後鬱鬱而終。當農婦知道這一切,就悔恨當時和同學任意與老師為敵,不受管教,錯過了良師的教導。那一天,充滿內疚的她走到老師墳前,懺悔不已。

我們好像農婦年輕時一樣,常以為自己掌握了全部真理,對方是謬誤的;又以為自己擁有事件的真相,對方是偏見;以為自己是受害人,對方是加害者;以為自己是光明之子, 對方是黑暗的......這些「以為」把我們推向偏激,受苦的是自己,甚至會令自己終身抱憾。有的人年歲漸長,才看到對方的「是」,自己的「非」。

擺脫自我中心長大


很多時,我們不明白對方為何如此,為何事情要這樣發展。許多的不明白,是因為年紀、學識、經驗有限,當日後累積了一定的人生經驗,才會明白。讓我們處事常謙虛忍讓,對人寬容忍耐,讓時間去說明一切。
日本作家岸見一郎認為,人要長大,作大人的一個條件就是,要擺脫自我為中心,從多角度去理解身邊的人和事。

《聖經》的保羅勸勉我們要長大:「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踏上靈程之旅 (5) 從事大眾傳播 文字服侍 寫作是我少年時的夢,它甚具創意,需要細心觀察人生百態,常常檢 視內在生命,也要和心靈對話,是一條常要獨處,又要忍受孤獨的路 。 其實每個人在生命某時某刻中會嘆喟,會感慨,有著詩人的情懷,可 是,卻不能把洋溢胸中的詩句寫下...